講題:動態構築術Tectonics for Kinetic Interaction(2010.09.27)

99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動態構築術Tectonics for Kinetic Interaction
演講者:黃致傑 (媒體藝術家,藝術家,博士候選人,兼任講師)
時間:99/09/27 (一) 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黃致傑獲有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碩士、和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學士學位,特別專注於運算技術(computational technique)在互動藝術(interactive art)上的發展,以及動態設計(kinetic/transformable design)。他的藝術作品曾獲選Siggraph Juried Art Gallery、KT科藝獎金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布拉格劇場建築與設計四年展,2011年受法國國家音樂創作中心Grame邀請駐村創作與Journées Grame電子音樂藝術節展出。他的研究和創作亦在許多國際研討會和期刊上發表,包括ACM SIGGRAPH、Leonardo/ISAST、Ubiquitous, Autonomic and Trusted Computing、CAADFutures、DeSForM、ASCAAD等。2010年在各大學兼任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動態建築課程。

獲獎
2009 獲選ACM Siggraph藝術展
2008 KT科藝獎互動裝置類金獎
2008 台北藝術獎(入選)
2003 獲選布拉格舞台暨劇場建築設計四年展

團體展
2009 ACM Siggraph藝術展: 生物藝術
2008 台北數位藝術節: 超界面

延伸網站:1, 2, 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自我意識與身體創作Self-Consciousness and Body Creation(2010.09.20)

99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自我意識與身體創作elf-Consciousness and Body Creation
演講者:林俊吉 (媒體藝術家,北藝新媒系專任教師)
時間:99/09/20 (一) 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1984年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肄業,1989年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1992年前往德國,1993年進入德國國立卡斯魯造形藝術學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Gestaltung, Karlsruhe)媒體藝術系,指導教授是Marie-Jo Lafontaine與Thomas Struth。留學期間,曾於德國卡斯魯市、幕尼黑市、法國Amiens市舉行多次展覽。1999年返國,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並兼任媒體藝術創作與設計課程講師,目前任教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more 學經歷、作品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分組報告:第9-11組(2010.01.11)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講座】分組報告
 
 各組報告時間為20分鐘,請於前一天晚上12:00前寄PPT給小牛老師。
 報告當天,請提早20分鐘至教室上傳、測試檔案。

(09) 徐思民、陳育群
分組報告主題:互動設計方法(講者:梁容輝)

(10) 莊 禾、李柏廷
分組報告主題:全球與地方之終結 (講者:陶亞倫)

(11) 崔欽翔、蒲帥成
分組報告主題:從媒體思考到跨領域的創作之(講者:王俊傑)

(12) 各組別資料補充

Group Discussion 分工
 1. Summary : 一開始用 5~7分鐘帶大家 做該場演講的 review
 2. Background : 針對演講者或演講內容,去挖掘更多背景內容
 3. Keywords : 找出演講的 3~5關鍵字,解釋關鍵字的意義,為何它們是演講中的關鍵字
 4. Connection : 最後做你們想到的關連、心得、啟示…… 等分享

(此週攝影值日生:劉怡如蕭婉蓉;請於2010/01/11 上午09:30至所辦準備。)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分組報告:第5-8組(2010.01.04)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講座】分組報告
 
 各組報告時間為20分鐘,請於前一天晚上12:00前寄PPT給小牛老師。
 報告當天,請提早20分鐘至教室上傳、測試檔案。

(05) 宋艾凌、阮永翰、孫士婷
分組報告主題:故事巢的新媒體創作(講者:黃心健)

(06) 吳如媚、陳宜謙
分組報告主題:談電腦動畫的藝術創作 (講者:史明輝)

(07) 江偉男、吳建錩
分組報告主題:網路藝術現在進行式–網路社群藝術(講者:小牛)

(08) 王新仁、林欣楷
分組報告主題:後地方與拓樸學(Topology) (講者:黃建宏)

Group Discussion 分工
 1. Summary : 一開始用 5~7分鐘帶大家 做該場演講的 review
 2. Background : 針對演講者或演講內容,去挖掘更多背景內容
 3. Keywords : 找出演講的 3~5關鍵字,解釋關鍵字的意義,為何它們是演講中的關鍵字
 4. Connection : 最後做你們想到的關連、心得、啟示…… 等分享

(此週攝影值日生:崔欽翔賴信宇;請於2010/01/04 上午09:30至所辦準備。)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分組報告:第1-4組(2009.12.28)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講座】分組報告

(01) 劉怡如、蕭琬蓉
分組報告主題:FILE10–巴西電子藝術節10周年(講者:羅禾淋)

(02) 蕭禹琦、孫于甯
分組報告主題:「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之阿傑與阿邦正傳 (講者:劉邦耀、曾煒傑)

(03) 郭軒彣、賴信宇
分組報告主題:電子媒材運用於科技藝術應用之探討 (講者:王照明)

(04) 黃聖傑、程仁珮
分組報告主題:從超響談聲音的跨媒體展演(講者:王福瑞)

Group Discussion 分工
1. Summary : 一開始用 5~7分鐘帶大家 做該場演講的 review
2. Background : 針對演講者或演講內容,去挖掘更多背景內容
3. Keywords : 找出演講的 3~5關鍵字,解釋關鍵字的意義,為何它們是演講中的關鍵字
4. Connection : 最後做你們想到的關連、心得、啟示、… 等分享

(此週攝影值日生:崔欽翔賴信宇;請於12/28 上午09:30至所辦準備。)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從媒體思考到跨領域的創作之路(2009.12.21)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從媒體思考到跨領域的創作之路
演講者:王俊傑 (數位媒體藝術家,北藝藝科中心主任)
時間:98/12/21 (一) 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王俊傑老師,德國柏林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學系碩士,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ule),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開創者之一。主要專長為新媒體藝術、複合媒體藝術、跨領域藝術。除在各重要報章撰寫電影、劇場與藝評等文章,更曾與「筆記劇場」、「優劇場」、「河左岸劇團」、「環墟劇場」等著名團體合作,參與多項藝術指導工作,劇目包括:《地震》、《拾月》、《地下室手記浮士德》、《誰在吹口琴》等;又以錄像裝置作品《十三日羊肉小饅頭》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受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評為:「(前略)來自台灣的多媒體藝術家,他以誇張與不可思議的方式去揭露廣告的錯亂:一個以日常瑣事作為豪華展示的作品。」亦曾獲日本著名美術雜誌「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並於2002年為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邀請製作公共錄像裝置作品《雙城記》,同年獲日本NHK電視台製作三十分鐘記錄專輯於「亞洲名人錄」(Asian Who’s Who)全球頻道播映。近期除參與國際知名新媒體藝術展外,亦擔任獨立策展人工作,如:「漫遊者-國際數位藝術大展」,為台灣首次大規模引介數位藝術之展覽,展示內容涵蓋九十年代以來的數位藝術經典作品,開啟了數位藝術在台灣的探討與發展熱潮。

本次講座即邀請王俊傑老師以「從媒體思考到跨領域的創作之路」為題,探討新時代的總體藝術觀,並藉由當代相關藝術家作品之導介,刺激學生對藝術創作美學之思考。

延伸網站:1, 2, 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數位社群(Digital Community)(2009.12.14)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數位社群(Digital Community)
演講者:徐文瑞 (南藝形藝所助理教授、知名藝評家)
時間:98/12/14 (一) 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徐文瑞老師,知名策展人與藝評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著重於全球化的文化狀況、美學與政治的關係、當代藝術的地理政治處境等,曾任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評審、第七屆伊斯坦堡雙年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國際評審、2006威尼斯雙年展愛沙尼亞國家館評選委員、2007韓國 Hermes當代藝術大賞國際評審等;現為國立臺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客座助理教授。近期策有「Cracks on the Highway 」(2007,巴西里約熱內盧,Niteroi 當代藝術館)、「臺灣跨域:當代錄像藝術與電影展」(2007,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等展覽;亦經常參與集體規劃工作坊、研討會、出版等,相關論文報告如:「網路世界主義:當代藝術與新媒體藝術媒合議題之一」( 2005,馬德里ARCO 論壇「後生物藝術:國際研討會」)、「2006光州雙年展亞洲論壇」( 2005,韓國光州雙年展)、「便利時代的藝術與文化」(2006 利物浦雙年展);「策展與地方性」(2006臺北雙年展)等。近日與藝術界朋友,籌組「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是一個運動型而非普及性的協會,頗令人拭目以待。

本次講座即邀請徐文瑞老師以「數位社群(Digital Community)」為題,介紹時下最熱門的數位社群概念與相關社群網站之優缺,促進學生了解數位社群之內涵與未來發展趨勢。

延伸網站:1, 2, 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全球與地方之終結(2009.12.07)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全球與地方之終結
演講者:陶亞倫 (北藝大科藝所助理教授、動力/裝置藝術家)
時間:98/12/07 (一)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陶亞倫老師,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曾獲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台北獎、台北縣政府獎;代表華人藝術界最具有當代藝術精神的李仲生當代繪畫創作獎,為歷屆最年輕的得獎人;為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之受獎人,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參觀與訪問;獲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HeadlandCenterfortheArts邀請為駐村藝術家;受香港1aspace藝術空間邀請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為1aspace第一位駐場藝術家;以及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頗負盛名的北歐當代藝術中心NordicInstituteforContemporaryArt之駐場藝術家;獲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工作室獎學金第一名;受波士頓市政府之邀為波士頓交換藝術家。

2009年獲奧地利林茲OKcenter邀請,於該中心舉辦大型個展,並受邀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關渡美術館、伊通公園等美術中心舉辦個展。許多作品亦聯展於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首爾市立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澳洲黃金海岸市立美術館、橘市美術館、坎培拉DrillHall美術館、雪梨大學美術館、墨爾本皇家科技學院美術館、紐西蘭威靈頓Aden美術館、紐約台北藝廊、義大利米蘭國立藝術學院、芬蘭北歐當代藝術中心、馬尼拉菲律賓文化中心、北京索卡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帝門藝術中心、台北當代藝術館、伊通公園、鳳甲美術館…等地。

本次講座即邀請陶亞倫以「全球與地方之終結」為題,導引學生了解臺灣當代藝術創作的精神、內涵與發展。

延伸網站:1,2,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互動設計方法(2009.11.30)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互動設計方法
演講者:梁容輝 (台科大工商設系助理教授、互動科技專家)
時間:98/11/30 (一) 10:30A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梁容輝老師,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通訊與多媒體實驗室博士,主要專長為互動媒體、虛擬實境、電腦繪圖、人機界面、多媒體應用等,曾任實踐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並主持空間媒體研究小組。長期投入互動設計、虛擬實境、美學運算與科技藝術等領域研究,發表許多重要評論與演輪文,是臺灣相當受到矚目的數位藝術創作家。平常熱衷於跨領域整合,帶領學生透過各種科技與藝術媒材,創作新概念與新形式。業餘興趣則包括爵士樂演奏、中國武術、中醫針灸、繪畫與攝影等。

本次講座即邀請梁容輝老師以「互動設計方法」為主題,分享從事互動設計實務創作的技巧與經驗,同時展示互動藝術設計相關作品,讓同學們透過專家的指導與傳授,更了解互動科技運用於設計、藝術的方法,累積未來進行數位藝術創作的能量。

延伸網站:1, 2, 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

講題:後地方與拓樸學(Topology)(2009.11.23)

98學年度【科技藝術專題演講】

講題:後地方與拓樸學(Topology)
演講者:黃建宏 (美術學院助理教授,媒體藝術評論家)
時間:98/11/23 (一) 13:10PM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3F 多媒體會議室(R307)

演講者介紹:
黃建宏老師,巴黎第八藝術大學哲學系博士,長期從事翻譯與評論寫作,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助理教授、知名媒體藝術評論家。2004年,於世新大學廣電系任教時期,開始影像與城市之關係的研究;2006年轉任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開始當代藝術影像的研究;2008年獲台灣第一屆數位藝術美學評論首獎,同年轉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開始策展工作。其譯作包括:德勒茲的兩冊電影理論、布希亞、以及洪席耶的散篇論文;評論以電影評論為主,其他亦有關於劇場和舞台劇的評論;策展則有《疑世代的例外生活》線上策展、《S-HOMO》、《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等。

本次講座邀請黃建宏老師以「後地方與拓樸學(Topology)」為題,導介「後地方」、「拓樸學」等概念,讓本所理工背景或藝術背景的學生都能更了解臺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內涵,增進美學認知,以及作品呈現、表達與評述的能力。

延伸網站:1, 2, 3

發表於 演講訊息 | 發表迴響